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

有多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来阐明,如脂质浸润学说、血栓源学说、血流动力学学说、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学说、内膜损伤学说及受体学说等,现逐渐明确AS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是综合性的较长过程。AS为动脉壁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特别是单核细胞、血小板和LDL)、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和遗传诸因素间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因而不可能有单一的病因。人们已经认识到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AS形成的危险因素,尽管血栓形成、脂质浸润等假说曾在特定时间内成为AS的“病因”,但它们都各自强调病因的某一侧面。平滑肌细胞 ......

——《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书名:《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栏目: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 第一篇 临床基础 > 第八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罗祖明 丁新生
参编:王拥军,董强,曾进胜,冯美江,徐严明
页码:173-17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