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一、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提出

早在1909年,Erlanger J和Blackman JR在受试的动物体发现一次室性搏动可以引起其后的窦性心律频率的短暂加速,并称为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二度、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时,含有QRS波的二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两个不含QRS波的窦性P波间期。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神经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性节律重整后的窦性心律不齐并列为继发性窦性心律不齐的三种常见原因。此后,将单次、多次室性心律或心室起搏、交界区心律使窦性心 ......

——《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
书名:《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
栏目: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 > 第二篇 心血管疾病有关检查技术 > 第8章 心电图新概念 > 第二节 窦性心律震荡现象
作者:胡大一 马长生
参编:方圻,刘力生,杜昕,梁万年,陈琦
页码:8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