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五、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

丙酮酸激酶(PK)是红细胞内酶的一种,它的功能是在糖无氧酵解过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时,使ADP生成ATP。PK缺乏,ATP生成减少,是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的主要因素。由于ATP的不足,使红细胞丢失过多的K +,而不是过多的Na +内流,这一点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很不相同,PK缺乏的红细胞呈皱缩现象,且在肝、脾中易破坏。这是因为脾脏中p H、氧分压和葡萄糖浓度较低,缺乏PK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得不到足够的ATP所致。1 ﹒贫血程度极不相同,正常至重度贫血,多数在50~60g/L以上。呈慢性溶血经过, ......

——《临床血液病实验诊断技术》
书名:《临床血液病实验诊断技术》
栏目:临床血液病实验诊断技术 > 第六章 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 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
作者:周义文
参编:李明,王小中,王小中,成海恩,李明
页码:98-10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