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研制和改进

至1970年以后,我国采用铸钛和钛合金的头柄戎等。对人工关节多孔表面最佳结构的实验研究,证实最佳孔径为350~550mm(最佳珠径300~500mm),最佳孔隙率为45%,骨长入多孔获可靠假体-骨界面强度为6~8周。但由于臼假体旋入位置与角度,与臼假体外倾角常难以达到预估的满意角度,术后位置常欠理想,且松动率甚高。动物实验证明假体植入后两周即开始有骨长入假体表面间隙,2个月时则珍珠面间隙即充满骨质,起到内固定的作用。由于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范围大,国内也已生产适用于肿瘤切除后用的特殊型人工假体。在假体与股骨 ......

——《人工髋关节外科学》
书名:《人工髋关节外科学》
栏目:人工髋关节外科学 > 第一篇 人工髋关节外科学的基础理论 > 第一章 人工髋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史 > 第二节 我国人工髋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史
作者:毛宾尧 庞清江 吕厚山
参编:戴尅戎,余楠生,李新春,王继芳,毛宾尧
页码:21-23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