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PTAS作用机制

PTAS指经皮穿刺,使球囊导管到达血管狭窄部位,通过膨胀球囊压迫狭窄处扩张管腔,然后在扩张部位置入支架,维持已扩张的动脉管壁。一般认为,血管成形术包括破坏和修复两个过程。术后动脉修复和再塑形的过程即开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但如果此正常修复机制过度活跃,则可能导致再狭窄,使PTAS失败。而颅内动脉PTAS的机制则主要是纠正狭窄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减少在局部形成血栓的机会,同时避免狭窄动脉完全闭塞。 ......

——《微创神经外科学》
书名:《微创神经外科学》
栏目:微创神经外科学 > 第十八章 介入神经放射学 > 第八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 三、血管内成形术
作者:赵继宗
参编:赵继宗,张东,张谦,邓正海,万经海
页码:583-584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