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狭窄性病变可通过球囊血管成形术扩张,但由于血管壁的弹性回缩,球囊导管回撤后血管腔会回到扩张前状态。虽然20世纪60年代末Dotter首先提出这一设想,并将一螺旋弹簧圈植入实验的周围动脉狭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才设计出球囊扩张型及自膨胀性支架并应用于临床。最初,支架被用于成人周围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此后,这一技术被扩展至儿童分支肺动脉狭窄、术后体静脉梗阻及其它先天性与获得性狭窄性病变的治疗。尽管支架有较常规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明确的优点,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将来解决,如释放鞘大、支架纵向僵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