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起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当坏死的心肌超过40%或中、小范围心肌梗死伴机械并发症,如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或心肌破裂时可发生休克,此时心肌的收缩力减弱,心脏射血分数减少,心排量减低,导致心室充盈压增加,心室扩张,产生单心室或双心室衰竭,最后引起收缩压显著减低和(或)肺水肿。心肌梗死并发症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临床上多称为继发性休克)多在心肌梗死发生24小时至1~2周之间。上述并发症存在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收缩期出现血液反流、分流或淤积,临床上出现心搏量和射血分数显著下降乃至发生休克。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篇 危重病与危重患者监护 > 第三章 心源性休克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235-238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