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致病】

旋毛虫雌虫寄生于小肠黏膜下层,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可见胃肠功能紊乱等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为感染48小时后有胃肠道症状,以后出现发热、水肿及明显的肌肉疼痛,其中以小腿腓肠肌触疼最为明显。人感染旋毛虫后的病程根据虫体侵犯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将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分为以下连续的3个期,但从感染到发病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潜伏期(可无不适表现) 。动物实验证明,旋毛虫的寄生可诱发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对再感染有显著的抗性,使幼虫发育障碍、抑制成虫的生殖能力及加速虫体的排除。 ......

——《人体寄生虫学》
书名:《人体寄生虫学》
栏目:人体寄生虫学 >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 第十九章 寄生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线虫 > 第二节 旋毛形线虫
作者:吴忠道 诸欣平 詹希美
参编:刘佩梅,苏 川,曾庆仁,王 恒,张唯哲
页码:265-268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