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Yasargil根据术中观察肿瘤的基底侵犯部位,将颅后窝脑膜瘤进行分类,首次提出岩斜脑膜瘤这一概念,它是指起源于岩上,下窦之间的岩骨斜坡的脑膜瘤,随肿瘤逐渐增大,向上可侵及岩尖、小脑幕切迹、 Meckel氏囊、鞍旁及海绵窦,向下外可累及内听道甚至颈静脉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主体位于颅后窝、少部分向Mekel ’ s腔侵犯,基底位于岩骨背侧和斜坡,未向颅中窝、幕上或对侧生长的岩斜坡区脑膜瘤。图19-23枕下乙状窦后入经内听道上嵴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术前/后MR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