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五、岩斜坡区脑膜瘤

1980年Yasargil根据术中观察肿瘤的基底侵犯部位,将颅后窝脑膜瘤进行分类,首次提出岩斜脑膜瘤这一概念,它是指起源于岩上,下窦之间的岩骨斜坡的脑膜瘤,随肿瘤逐渐增大,向上可侵及岩尖、小脑幕切迹、 Meckel氏囊、鞍旁及海绵窦,向下外可累及内听道甚至颈静脉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主体位于颅后窝、少部分向Mekel ’ s腔侵犯,基底位于岩骨背侧和斜坡,未向颅中窝、幕上或对侧生长的岩斜坡区脑膜瘤。图19-23枕下乙状窦后入经内听道上嵴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术前/后MR影像。 ......

——《颅脑肿瘤诊断与治疗精要》
书名:《颅脑肿瘤诊断与治疗精要》
栏目:颅脑肿瘤诊断与治疗精要 > 第二篇 各论 > 第十九章 颅底肿瘤 > 第三节 颅后窝底肿瘤
作者:赵世光 陈忠平
参编:刘恩重,韩风平,于春江,于洪伟,于圣平
页码:500-50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