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生理学]四、黏多糖病的分子机制

导致黏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MPS)的遗传因素是一系列与黏多糖降解有关的溶酶体水解酶缺陷,目前已发现的至少有7个亚型(表12‐。1999年对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缺乏症进行了染色体定位(3p21 ﹒.3),并将其归类为黏多糖病Ⅸ型,但此名称目前尚未得到广泛使用。除Ⅱ型(Hunter综合征)属X‐连锁隐性遗传外,黏多糖病的其他亚型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各种黏多糖病的临床症状亦有差别,但通常很早发病,一般具有粗陋面容、骨发育异常、身体发育迟缓和脏器肿大等症状,有 ......

——《临床分子生物学》
书名:《临床分子生物学》
栏目:临床分子生物学 > 第二部分 分子生物学与临床 > 第十二章 遗传性代谢病的分子生物学 > 第五节 溶酶体贮积症
作者:胡维新
参编:王艾琳,方定志,朱振宇,刘誉,刘静
页码:295-29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