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狭窄可发生在喉部、声门下及气管‐支气管等部位(表14‐。区分狭窄的部位有利于治疗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声门下狭窄及气管‐支气管狭窄。介入性肺病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并完善的治疗气道狭窄的一组新技术,主要包括电烙术、冷冻治疗、金属探条机械性扩张、球囊扩张、激光治疗及气道支架置入术等,这些技术为进行性发展的结核性气道狭窄提供了新的选择,可避免开胸手术,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由上可见,介入性肺病学技术某一方法的单独应用均无法完美地治疗良性气道狭窄,各项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最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