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三)溶血场所

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管内也可发生于血管外。血管内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破裂,红细胞的内容物血红蛋白直接被释放入血浆中。血管外溶血则是指红细胞在肝、脾内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所吞噬破坏。脾脏具有识别、破坏和清除衰老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的功能,甚至极轻微改变的异常红细胞亦可被脾脏识别、破坏和清除。脾脏巨噬细胞对红细胞表面的化学性质改变非常敏感,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表面附有自身抗体IgG或补体C3,巨噬细胞都能与之结合并将红细胞吞噬。骨髓内生成的红细胞在未释放进入循环血中之前即行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 ......

——《血液病学》
书名:《血液病学》
栏目:血液病学 > 第一章 贫 血 >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 > 一、理论概要
作者:黄晓军
参编:赵永强,王建祥,马军,马明信,王建祥
页码:28-3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