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典型房扑是右心房内大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依赖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峡部的缓慢传导,折返环的前方是三尖瓣环,后方是上腔静脉、界嵴、下腔静脉和欧氏嵴(Eustachian ridge)。心内电生理检查会发现,在典型房扑时沿三尖瓣环的心房肌有一致的激动顺序,左心房被动激动。围绕三尖瓣环逆时针折返的典型房扑临床上最常见(普通型),在体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上形成向下振幅较大的锯齿波(F波),上升支的斜率较快。非典型房扑是指不依赖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峡部缓慢传导的大折返环性房性心动过速,有时也被称为非峡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六篇 循环系统疾病 > 第三章 心律失常 > 第五节 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 四、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1412-1413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