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历史回顾

经动脉途径给药治疗脑胶质瘤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临床效果不满意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未能推广应用。Levin等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经颈内动脉灌注卡氮介(BCNU),同侧大脑半球的药物含量是经静脉给药的2~3倍,在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供应区域药物含量为对侧相应部位的4~5倍,肯定了颈内动脉给药途径的优越性。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导管前端很容易插入到眼动脉以上,超选择性进入肿瘤部位颈内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化疗,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眼部并发症,而且增加了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 ......

——《微创神经外科学》
书名:《微创神经外科学》
栏目:微创神经外科学 > 第十八章 介入神经放射学 > 第十节 恶性脑胶质瘤的动脉内插管化疗
作者:赵继宗
参编:
页码:68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