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一、分子结构及理化特性

1947年,Astrump和Pevrnin等在组织中首次发现了纤溶酶原激活物,并命名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Bos等用特异性McAb液相色谱法从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中纯化到了t-PA,并证明t-PA可以在有赖氨酸类似物6 -氨基己酸(6 - AHA)存在的条件下,用l-3 - 1 Sepharose进行分离。Bostrom等对潜在活化型PAI-1和活化型PAI-1的构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活化型PAI-1的结构比潜在活化型PAI-1的结构松弛,其中的α螺旋含量较少,当活化型PAI-1转变为潜在 ......

——《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书名:《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栏目: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 第七章 反映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物 > 第五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
作者:马依彤
参编:杨毅宁,林涛,马翔,付真彦,黄莺
页码:432-43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