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

如早产、双胎、多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亲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人乳、牛乳及谷类食物含铁量较少,婴儿时期生长发育较快,若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食物,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及钩虫病所致的肠道慢性失血。铁在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体内缺铁发展为贫血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缺乏(iron depletion,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及缺铁性贫血(IDA),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 ......

——《现代儿科诊疗学》
书名:《现代儿科诊疗学》
栏目:现代儿科诊疗学 > 第二十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作者:邹典定
参编:赵东赤,张渝侯,邓华秀,邓淑珍,方世平
页码:890-89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