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PVD)是玻璃体最常见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即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表面的分离,真正的PVD可被定义为后玻璃体皮质中的Ⅱ型胶原与视网膜内界膜中的Ⅳ型胶原的分离[ 18]。白内障摘出后,玻璃体内透明质酸浓度下降,可引起玻璃体的液化[ 29],与囊内摘出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后玻璃体内透明质酸浓度下降程度较低[ 30]。黄斑孔:有关黄斑孔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清,很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了黄斑孔的形成,其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手术时于黄斑孔处注射自体血清、自体血小板或转移生长因子β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眼底病学》
书名:《眼底病学》
栏目:眼底病学 > 第三章 玻璃体生理生化与病理生理
作者:张承芬
参编:董方田,陈有信,赵明威,陈彭,陈有信
页码:45-48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