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预防、预后]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约在10~30岁之间开始出现。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在早期粥样硬化病变处,与血管黏附分子(vascular cel adhesion molecules‐1,VCAM‐。1)结合黏附在血管内皮,进而迁移到血管内膜,启动并维持局部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成为吞噬脂质的巨嗜细胞,进而成为泡沫细胞。T‐淋巴细胞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持续的刺激巨嗜细胞和内皮细胞,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生。Ridker研究,ASA可以使CRP水平处于最高四分位数的患者罹患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55.7%,而CRP水平处于最低 ......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
书名:《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
栏目: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 > 第二部分 专家述评 > 第二十二章 卒中预防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张 茁 张微微
参编:董强,高旭光,李焰生,汪昕,王少石
页码:28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