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3.前路及后路病椎中植入内植物的临床效果及理论依据

1984年,饶书诚首先在国内开展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钉内固定技术。椎体间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手术,较为圆满地解决了脊柱结核本身存在的不稳,也解决了植骨融合的稳定性,矫正了畸形,为病灶部位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地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整体治愈率。临床研究证实,在脊柱结核的病灶椎体中植入内植物是安全可行的。然而,在尚未获得基础研究证实之前,在病灶椎体中放置内植物仅是个别报道,只有在Oga及其之后的一系列基础研究获得成功之后,在病灶椎体中放置内植物才开始普遍应用。器械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骨科学》
书名:《骨科学》
栏目:骨科学 > 第一篇 脊柱外科 > 第七章 脊柱结核 > 第一节 脊柱结核的治疗现状 > 三、脊柱稳定性重建:警惕快速发展中的“过度” > (一)脊柱结核稳定性重建的历史沿革
作者:陈安民 田伟
参编:张英泽,郭卫,高忠礼,贺西京
页码:168-169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