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辅助检查]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 TP)

发病机制:I TP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发病率最高,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过多,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I TP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至今没有全面阐明或者说没有定论。造成血小板破坏的主要机制是血小板抗体的存在,尤其是表面抗体的大量吸附,是循环中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原因。1)诊断:I TP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根据血小板数量测定、骨髓象检查、血小板生存时间、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相关补体的检测。2)鉴别诊断:本病的确诊须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碍性贫 ......

——《检验医学》
书名:《检验医学》
栏目:检验医学 > 第二十六章 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 第二节 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及实验室诊断 > 一、血小板数量异常性疾病 >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P)
作者:丛玉隆
参编:姚智,王传新,王成彬,王前,王兰兰
页码:545-54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