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病理及发病机制】

类癌的肉眼外观为胃肠道黏膜下小结节,呈灰黄色,边缘清楚,质硬,多数直径在1.5cm之内,较大者表面可形成溃疡。有时可伴有局部肠壁肌层增厚以及纤维化反应,引起肠管粘连。多中心生长者以小肠最多,可达25%~33%。正常食物中的色氨酸约1%被转换为5‐HT,巨大类癌组织可将食物中的全部色氨酸转换为5‐HT。类癌的转移途径可以直接浸润,穿透浆膜至周围组织内,亦可发生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血行转移以肝最多见,亦可转移至骨、肺、脑等。 ......

——《消化疾病诊断学》
书名:《消化疾病诊断学》
栏目:消化疾病诊断学 > 第三篇 消化疾病的临床诊断 > 第四十八章 肠道疾病 > 第三十三节 胃肠道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作者:陈其奎 何兴祥 朱兆华
参编:于钟,于涛,孔健,文卓夫,文艳玲
页码:620-62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