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复杂,曾有多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来阐述。损伤反应学说综合各家学说的内容,并结合AS的危险因素,较详细地说明了AS斑块的形成。损伤反应学说认为各种危险因素对动脉内皮的损伤,导致动脉壁脂质积聚和慢性炎症反应,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在PDGF和FGF的刺激作用下,SMC由中膜向内膜迁移,内膜的SMC也有少量复制,虽然通常增殖缓慢,但是在某些情况如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时,SMC暴露于强力的促丝裂原(如凝血酶)下,则会发生爆发性复制。细胞外的TC晶体(来自血管内膜中与蛋白多糖结合的LDL或由坏死的泡沫细胞释出)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六篇 循环系统疾病 >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1487-1488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