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四章 外耳道疾病

真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见于气候潮湿、温暖的地方。以曲真菌及白色念珠菌引起者常见。挖耳损伤、游泳、淋浴、中耳流脓、耳内用各种抗菌药液等为诱发因素。清除苔膜后,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糜烂、有少量渗液。2 ﹒鉴别诊断外耳道胆脂瘤、坏死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新生物。1 ﹒一般治疗清除外耳道膜状霉苔或痂皮,保持外耳道干燥。5 ﹒中医中药治疗血虚生风化燥(慢性者):当归、首乌、生地、玄参各12g,熟地、丹皮、红花、白蒺藜各10g,僵蚕、甘草各8g,水煎服,每天1剂,1天3次。合并细菌感染出现耳痛、流脓、发烧及面瘫者。有手 ......

——《现代社区临床诊疗纲要》
书名:《现代社区临床诊疗纲要》
栏目:现代社区临床诊疗纲要 > 第六部分 耳鼻喉科疾病 > 第一篇 耳 疾 病
作者:陈伟强 冯起校 黄汉伟
参编:麦建章,雷继敏,张宏恺,于斌,王俊
页码:815-81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