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髂骨固定的6根克氏针,最常发生的是克氏针钻入后自外板穿出而固定不牢。露在皮外的针尾随翻身时摇摆,刺激针眼周围皮肤红肿、液化和疼痛,常在3周后被迫拔出克氏针和除去外固定器,而发生半盆再脱位。孙氏最早的病例是选用直径2.2mm克氏针,经皮穿刺用手摇钻钻入髂骨,针在皮肤内旋转摩擦,而有不同的程度的组织损伤。如果克氏针进髂骨髓腔尚无影响,倘若该针钻出外板固定不牢者,则出现针孔感染,致使病人疼痛难忍,有时克氏针自行窜出。目前国内外的骨盆外固定器结构大同小异,都是在髂骨穿入数枚钢针,再以锁针的销子或螺栓与支撑杆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