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窦房结、结间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的远端、希氏束和普肯耶纤维等处的心脏细胞均具有自律性。不同部位的自律性异常,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个早期后除极的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复极之前,反复的后除极可以产生一个快速触发动作电位,诱发心律失常。在病理条件下,任何原因导致的细胞兴奋性下降都可因不应期延长,使激动在细胞间“接力区”传导过程中发生传导递减直至发生阻滞。如房室交界区内,各种纤维纵横交错,可发生“串联式的”生理性递减传导,也可发生“并联式的”生理性不均匀传导。引起单向阻滞的机制有两种解释:①激动的 ......

——《病理生理学》
书名:《病理生理学》
栏目:病理生理学 > 第十六章 心血管功能障碍 > 第三节 心 律 失 常
作者:李桂源
参编:吴伟康,欧阳静萍,于艳秋,王学江,王建枝
页码:351-355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