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P53基因:p53基因是被广泛认可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p53蛋白可以诱导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使细胞凋亡,p53基因高度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近期发现,免疫系统中的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及稳定性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miRNAs通过调控各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细胞的功能,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平滑肌异常增殖并在动脉内膜积聚构成了动脉粥 ......

——《临床分子诊断学》
书名:《临床分子诊断学》
栏目:临床分子诊断学 > 第三篇 疾病分子诊断 > 第四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潘世扬
参编:王虹,王毓三,李金明,童明庆,顾民
页码:893-89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