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直接影响人体的出凝血机制。临床意义:DIC时纤溶酶原减少,常< 0 ﹒ 5(50%),DIC的阳性率约为87%。临床意义:阳性:见于DIC早期、中期,出现假阳性可见于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人工流产、分娩等。临床意义:FDP阳性或> 20mg/L(肝病FDP > 60mg/L)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肝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临床意义:D‐二聚体> 0 ﹒ 5mg/L作为诊断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