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三)皮内针

皮内针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埋藏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组织,保持3~5天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麦粒型(颗粒型):左手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其皮内,针柄留于皮外,胶布固定。针刺方向一般以经脉循行路线成十字形交叉状。皮肤破溃处和化脓性炎症处不宜埋针。暑热天埋针时间不得超过2天,以防止感染。多用于疼痛证和某些慢性病,如头痛、胃痛、胁痛、痛经、关节痛、眩晕、哮喘、月经不调、面肌痉挛、遗尿、尿频、痹证。 ......

——《骨科康复学》
书名:《骨科康复学》
栏目:骨科康复学 > 上篇 总论 > 第12章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 第2节 针灸疗法 > 六、其他针法
作者:陆廷仁
参编:戴尅戎,南登崑,袁克俭,张长杰,郭铁成
页码:50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