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抗过敏药物

以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虽有较好疗效,但因具有嗜睡、作用时间短、抗胆碱作用强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70年代以来,已经先后发现了10余种非镇静、长效的抗组胺药,形成了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其共同特点是无困倦、嗜睡等中枢抑制副作用,且作用时间长,一般维持在24小时左右,同时具有与扑尔敏类似或更强的H1受体拮抗效应。有些药物更具有比拮抗H1受体更强的药理作用如西替利嗪的抑制嗜酸细胞浸润的作用,克敏能的抑制粘附分子活性的作用和酮替芬的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等等,因此许多 ......

——《哮喘病学》
书名:《哮喘病学》
栏目:哮喘病学 > 第五十二章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 > 第七节 变应性鼻炎的防治 > 二、非特异性治疗
作者:李明华 殷凯生 朱栓立
参编:何权瀛,蔡映云,温明春,官茹明,王和平
页码:571-57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