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虽有较好疗效,但因具有嗜睡、作用时间短、抗胆碱作用强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70年代以来,已经先后发现了10余种非镇静、长效的抗组胺药,形成了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其共同特点是无困倦、嗜睡等中枢抑制副作用,且作用时间长,一般维持在24小时左右,同时具有与扑尔敏类似或更强的H1受体拮抗效应。有些药物更具有比拮抗H1受体更强的药理作用如西替利嗪的抑制嗜酸细胞浸润的作用,克敏能的抑制粘附分子活性的作用和酮替芬的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等等,因此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