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相关性消化道黏膜损害常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也有发生,但相对较少见,均为药物局部损害和全身性作用以及消化道局部微环境(H +、细菌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药物全身性作用,使前列腺素(PG)合成受抑制。COX‐1是一种构成酶(constitutive enzyme),1976年首次分离出,存在于胃肠黏膜、肾实质、血小板等,而COX‐2是一种诱生酶(inducible enzyme),1991年发现,在正常细胞中很少表达,多于受刺激时,在一些细胞因子作用下会明显增 ......

——《肠道溃疡性疾病》
书名:《肠道溃疡性疾病》
栏目:肠道溃疡性疾病 > 第六篇 治疗相关性肠道溃疡 > 第一章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肠道溃疡
作者:钟英强等
参编:
页码:416-4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