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二、发病机制及病理

1996年John等人[ 2 ]发表的27例放射性心脏病的病理研究报告,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放射所致心脏损伤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放射性心脏损伤按其组织损伤的不同病理表现分为:①放射性心包损伤,包括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纤维化及缩窄性心包炎。据推测,心包渗出及纤维化的机制为电离辐射作用于心包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损伤,通透性改变,纤维素渗出。因为传导系统遍布整个心脏,传导系统损伤常继发心脏其他损伤,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心脏节律改变很可能是由于局部缺血所致的心肌纤维化影响了心脏传导系统。也有研究表明,放射损伤与窦房结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放射损伤》
书名:《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放射损伤》
栏目: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放射损伤 > 第三章 胸部常见放射性损伤 > 第三节 放射性心脏损伤
作者:王炳胜 刘秀芳 张海
参编:赵增虎,吕国士,李凤玉,丁瑞亮,王丽端
页码:105-10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