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自1885年俄国Filatov首先描述本病以来,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并不时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有些地方发病率甚高,据报道,1971~1972年间美国19所大学的学生中平均发病率达840/10万。我国于1901年在广东汕头首先发现本病,随后福建(1914年)有本病流行,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均有发生。6岁以下儿童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则多呈典型症状,但亦有部分呈现亚临床感染,有些人在原发感染后可转入潜伏性感染或带病毒状态。由于大量隐性感染者存在,感染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书名:《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栏目:实用传染病学(第三版) > 第十章 病毒性疾病 > 第十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作者:李梦东 王宇明
参编:牛俊奇,吴观陵,贾杰,斯崇文,白雪帆
页码:353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