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二、咽旁间隙占位类型

1995)回顾性分析了30年间的172例咽旁间隙占位病变后报道,在咽旁间隙肿瘤中,良、恶性肿瘤比例大约是4 ∶ 1,其中多形性腺瘤占多数,其后依次是副神经节瘤、神经源性肿瘤、唾液腺恶性肿瘤。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一般不易向咽旁间隙深处蔓延,由于位置表浅,易于早期发现。其中来自交感神经节、颈动脉体、颈静脉球体和来自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副神经细胞的肿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瘤。对于淋巴瘤的病例,大多经过细针穿刺或切开冰冻显示结果后送血液科化疗,对于此类恶性肿瘤,手术效果不如化学治疗。 ......

——《200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
书名:《200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
栏目:200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 > 第四篇 头颈科学 > 第二章 咽旁间隙肿瘤
作者:韩德民
参编:周梁,孔维佳,肖水芳,董频,韩德民
页码:274,200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