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第41章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应用前景

1977年,Andreas Gruntzig等人发明了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使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治疗迈出了一大步,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介入心脏病学的第一次革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 — —金属裸支架(BMS)诞生。尽管如此,BMS的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仍然较高,导致靶血管再血管化率较高。为了解决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金属药物洗脱支架(DES)出现了,这是介入心脏病学的第二次革命。另外,DES中的永久性聚合物涂层引起血管内皮的超敏反应也可导致血管再内皮化延迟、局部血管壁炎性反应、血栓反应以及内皮功能受 ......

——《心脏病学实践2011——新进展与临床案例》
书名:《心脏病学实践2011——新进展与临床案例》
栏目:心脏病学实践2011——新进展与临床案例 > 第三篇 冠心病
作者:胡大一 马长生
参编:方圻,刘力生,杜昕,乔岩,胡大一
页码:22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