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二)第二代溶栓药

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为代表,主要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rt-PA)、阿尼普酶(茴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简称APSAC)以及尿激酶原(pro-UK,又称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此类药物在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时不受纤维蛋白结合的PAI-1及血浆中α 2-PA的作用,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低,因此不增加全身纤溶亢进,具有一定程度的溶栓特异性,其溶栓作用大于第一代溶栓药,出血副作用小,但半衰期仍较短,临床应用时需大剂量连续静脉滴注。 ......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书名:《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栏目: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 第一部分 理论篇 > 第四章 溶栓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 二、溶栓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作者:王拥军 赵性泉
参编:陈胜云,龚浠平,刘丽萍,曲辉,王拥军
页码:103-10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