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立克次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内毒素和磷脂酶A两类。立克次体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具有与肠道杆菌内毒素相似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如致热原性、损伤内皮细胞、致微循环障碍和中毒性休克等。磷脂酶A能溶解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内吞噬体膜,以利于立克次体穿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淋巴组织或小血管内皮细胞中生长繁殖,产生初次立克次体血症。继而在全身脏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肿胀破裂及血管腔内的阻塞和血栓、继发性立克次体血症及各种临床症状。在组织切片中偶可观察到立克次体,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可识别 ......

——《感染病学》
书名:《感染病学》
栏目:感染病学 > 第三篇 病原体和感染病 > 第四节 立克次体感染
作者:王宇明
参编:施光峰,宁琴,李刚,于乐成,王宇明
页码:333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