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2. 遗传机制

遗传性长QT综合征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方式。Ward和Romano于60年代中期分别描述了以QT间期延长、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倾向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通常无其他身体异常。Jervell和Lange-Neilsen于1957年首次描述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长QT综合征,它的临床表现较显性遗传更为严重,这些患者通常同时伴有先天性的神经性耳聋,但许多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并不都同时伴发长QT综合征。获得性长QT综合征易患人群可能与其基因多态性有关。 ......

——《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书名:《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栏目: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 第二篇 临床分子心血管病学 > 第十章 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的分子学研究 > 第四节 遗传性心律失常 > 一、长QT综合征
作者:康维强 宋达琳 葛志明
参编:俞冬熠,季晓平,张梅,管军,康维强
页码:27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