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在暴光后出现成群的瘙痒性损害,潜伏期为2小时~5天,最常见为24~48小时,任何暴光的皮肤均可受累,以面部、颈、胸部“ V ”形区,上肢伸侧及手背多见。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丘疱疹、结节、水疱、糜烂、结痂、脱屑或苔藓样变等。在皮损周围同样暴露日光的皮肤区域常完全正常,故皮损多呈小片状互不融合,有辅助诊断意义。根据皮损的类型一般分为以下三型,每个患者常以某一类型为主,个别病人可呈混合型的表现。暴露部位皮肤上发生红斑、丘疹或小结节,有时可见丘疹性风团或伴发紫癜、毛细血管扩张。但多数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对 ......

——《现代儿科诊疗学》
书名:《现代儿科诊疗学》
栏目:现代儿科诊疗学 > 第二十七章 小儿皮肤疾病 > 第六节 其他皮肤病 > 四、多形性日光疹
作者:邹典定
参编:赵东赤,张渝侯,邓华秀,邓淑珍,方世平
页码:127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