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六、应用人工脂质体治疗先天性溶酶体病

对因溶酶体酶缺失而引起的溶酶体贮积病,可以外源性补充所缺失的水解酶。20世纪70年代,有人设法将某种溶酶体酶包在人造脂质体(liposome)内作为载体,通过细胞内吞作用使脂质体进入并到达溶酶体内,脂质体被水解,而脂质体内包含的酶被释放到溶酶体中,分解相应的累积物。例如,将葡萄糖胺酶封入脂质体来治疗糖原贮积病,解决了酶在血液中易被破坏的难题,被认为是一大突破,但却存在抗原性问题。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先天性溶酶体病在治疗、诊断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也将取得新的进展。 ......

——《分子细胞学与疾病》
书名:《分子细胞学与疾病》
栏目:分子细胞学与疾病 > 第十章 溶 酶 体 > 第五节 溶酶体与疾病
作者:贲长恩 牛建昭
参编:于世瀛,牛建昭,白锦雯,贲长恩,郭顺根
页码:251-25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