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四节 淋巴囊肿的介入治疗

淋巴囊肿多为后天性,系淋巴液的局限性积聚,囊内无上皮细胞衬垫,多见于腹部,在外科手术时损伤了腹膜后或盆腔等处淋巴管、干引起。无水乙醇作硬化治疗的机理为引起细胞脱水与组织层面蛋白变性,接着是炎性反应与硬化,Zucker man组32例平均治疗7次,治疗期2~77天(平均19天),成功30例,另2例导管脱位而复发,30例中随访25个月(2天~64个月),29例(91%)无复发。总之,影像导向下经皮导管引流硬化治疗淋巴囊肿是相对简单、有效、安全、患者易接受的方法,可以取代手术治疗,硬化治疗失败患者如需再作手术仍 ......

——《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
书名:《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
栏目: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 > 第九章 其他
作者:李麟荪 贺能树
参编:吴恩惠,刘子江,王执民,冯敢生,范占明
页码:401-40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