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五)调整缝线术

一些在全麻下手术的儿童和一些较复杂的非共同性斜视和继发性斜视,手术时未能确定是否获得满意矫正,需在术后清醒状态或经1~2天观察后方能检出,一旦发现过矫或欠矫,可以在表面麻醉下,通过调整缝线张力来矫正手术量,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由于化学合成缝线越来越精致,也为术后调整眼位带来了许多便利。当肌肉做较大量的后徙时,如外直肌后徙8~9mm,肌肉断端与原肌止缘仅以两根缝线相连,术后肌肉断端有可能上下移位并与移位处的巩膜粘连,导致异常旋转眼位出现,因此有人提出改良方案:将术肌充分暴露后,先在肌止缘后1. ......

——《小儿眼科学》
书名:《小儿眼科学》
栏目:小儿眼科学 > 【第十六章】小儿眼外肌病 > 第十一节 斜视手术 > 六、手术方法和技巧
作者:阎洪禄 高建鲁
参编:王传富,于秀敏,王冠琦,于秀敏,于海涛
页码:452-45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