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三节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罕见,约占心肌梗死的1%~2%,但预后非常差。1934年,Sager建立了心梗后室间隔穿孔的诊断标准,但直到1957年,才由Cooley提出并创造心梗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修补手术,并证实了手术才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心梗后室间隔穿孔完全不同于先天性室缺,两者在治疗上亦存在很大差别。25%的患者在1天内死亡,50%在1周内死亡,80%在4周内死亡,仅有7%能活到1年以上。因此,一旦确诊,均需手术治疗。手术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心源性休克特别是休克时间长、室间隔破裂至手术的时间间隔短、后部缺损和 ......

——《实用心脏外科学》
书名:《实用心脏外科学》
栏目:实用心脏外科学 > 第二篇 心血管外科各论 > 第二十三章 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刘中民 Roland Hetzer 翁渝国
参编:
页码:719-72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