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第二节 感染基础研究的进展与一些定义的改变

总的说来,是由专注病原菌拓宽至其病原分子(如内毒素、外毒素等),后者也可介导多种炎症介质,例如内毒素是G -杆菌细胞壁的成分,也是其主要毒性部分,在细菌繁殖和裂解过程中,不断释放,包括抗生素杀菌之后。内毒素除本身的毒性外,更重要的是一很强的刺激因子,可刺激多种细胞、补体产生系列的炎症介质,包括小分子的蛋白质(如TNF、IL‐。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和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等等,这些炎症介质又互相介导,形成级联或网络反应,国外称之为“瀑布反应”。所以,当前临床可行性的对策,仍应着重于引发炎症介质失控的根源— — ......

——《中华烧伤医学》
书名:《中华烧伤医学》
栏目:中华烧伤医学 > 第三篇 烧伤感染、免疫 > 专题一 防治烧伤感染的进展与成就
作者:杨宗城
参编:杨宗城,郭振荣,夏照帆,肖光夏,许伟石
页码:96-9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