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二节 骨移植修复的生物学机制

采用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1912年,著名学者Phemister经过实验观察,认为植入的骨被宿主骨逐渐吸收,同时被宿主植骨床中骨和骨膜的成骨细胞形成的新骨所代替,提出了爬行替代学说,来解释植骨后骨愈合的机制。1965年,Clrist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诱导成骨学说,认为移植骨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即移植骨通过宿主的蛋白和酶类的生化过程,可诱导宿主的间充质细胞转化,成为具有成骨能力的成骨细胞。 ......

——《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现代理论与临床实践》
书名:《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现代理论与临床实践》
栏目: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现代理论与临床实践 > 第五篇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治疗 > 第三十九章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作者:温玉明
参编:
页码:91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