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维持细胞内铜稳态的相关分子

Cu +具有高反应活性,处于游离状态时极容易造成细胞损伤,因此Cu +进入细胞后,有一系列相关蛋白与Cu +结合形成复合物,调节细胞内Cu +浓度,防止Cu +浓度过高带来的毒性作用,最早与其结合的是谷胱甘肽(GSH)。GSH是一种三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肽,在机体各组织和细胞内广泛存在。体外研究表明,GSH‐Cu +复合体传递Cu +到各种铜依赖蛋白前体的铜结合部位,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铜蓝蛋白、血蓝蛋白等铜依赖蛋白的前体,细胞内GSH的水平下降可损害这些蛋白的成熟,这也表明GSH可作为一种保护细胞免 ......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书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栏目: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 第二章 发病机制 > 第一节 铜的正常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 > 二、铜稳态的调节机制
作者:梁秀龄 李洵桦
参编:
页码:22-2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