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病理】

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的横纹肌肌梭感受器神经纤维处聚集繁殖,以后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内基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3~10n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最常见于海马(Ammon horn)、小脑普肯耶组织、大脑皮质、脑干、下丘脑、脊髓神经细胞、后角神经节、视网膜神经细胞层、交感神经节等处。内基小体实为病毒的集落,电镜下可见小体内含有病毒颗粒。唾液腺肿胀,质柔软,腺泡细胞明显变性,腺组织周围有单核细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 > 第十一节 狂犬病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416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