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古称痔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形成的瘘道。其病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如“食者不痛,可以为瘘”。以后《庄子》、《淮南子》、《周易》、《黄帝内经》中均有“瘘”的记载。神农本草经》首将本病命为痔瘘。肛漏之名则见于清《外证医案汇编》,是近百年才采用此名称的。常规肛瘘一般具有内口与外口,内口与肛窦相通,外口与皮肤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