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引起耳毒性的发生率为0 ﹒ 7%~2 ﹒ 8%,延长使用或加大剂量可达44%。有报告显示:内耳中氨基糖苷类浓度比其他组织高出670倍,且保留时间较长,部分药物在外耳淋巴液中的半衰期较血清中长10~15倍。耳蜗毛细胞损害程度与内耳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浓度成正比。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引起的听力损伤能力大小如下:对耳蜗的毒性: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紫霉素>萘替米星、链霉素和妥布霉素。因此,控制血浆峰浓度可有效地防止红霉素耳毒性发生。肾排泄功能大小也直接影响药物毒性的大小。 ......

——《现代儿科诊疗学》
书名:《现代儿科诊疗学》
栏目:现代儿科诊疗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源性小儿疾病 > 第十三节 药源性小儿耳聋
作者:邹典定
参编:赵东赤,张渝侯,邓华秀,邓淑珍,方世平
页码:1439-144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