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EPCs在动脉壁修复中的作用

为防治AS并预防其导致的器官损害与衰竭,应努力修复失调或受损的血管系统。多项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与AS有关的疾病均伴有EPCs数量的减少和迁移能力下降,可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导致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的下降有关。此后,又陆续发现骨髓和脐带血中均存在EPC,经异体骨髓移植模型证实,成年个体外周血中的EPCs来源于骨髓,在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细胞因子以及缺氧刺激后可加速动员入外周血。循环EPCs对受损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有望成为预防AS的一种新手段,其局 ......

——《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
书名:《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
栏目: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 > 第一篇 总论 >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发现与新假说 > 二、AS 的最近发现与新假说
作者:胡大一 马长生
参编:胡大一,高润霖,龚艳君,霍勇,李焱
页码:38-3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