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年代H irxheimei首先发现给哮喘病人口服或静注扑尔敏可以产生显著的支气管扩张效应,此后许多研究相继证实了许多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具有程度不同的支气管扩张效应,并初步认为抗组胺药物扩张支气管的药理机制除与阻断H1受体有关外。由于抗组胺类抗变态反应药物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弱,而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又限制了这些药物不能大剂量用于哮喘病的治疗,致使这些早期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疗效不佳。结合这些药物的抗炎效应,可以认为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可能比β 2‐激动剂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其在 ......